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概念?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纠纷,听说有精神损害赔偿这回事,但不太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概念。想了解一下精神损害 赔偿在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的,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通俗来讲,当一个人的精神因为他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比如遭受侮辱、诽谤、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导致心理创伤等,就可以要求对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来弥补精神上的痛苦。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首先,要有侵权行为的存在,也就是对方实施了违法的行为。其次,这种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精神损害,而且这种损害要达到严重的程度。比如只是轻微的不愉快,可能就不符合要求。再者,侵权行为和精神损害之间要有因果关系,即精神损害是由该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
在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会根据多种因素来确定。比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故意侵权一般会比过失侵权承担更高的赔偿责任;侵权 行为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它旨在保护人们的精神利益,让受害人在遭受精神痛苦后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心理慰藉。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