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伪证罪是怎么回事?
我正在打一场民事诉讼官司,最近发现对方提供的一些证据好像是伪造的。我不太清楚在民事诉讼里,这算不算是伪证罪,伪证罪具体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我想了解清楚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在法律领域中,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伪证罪和民事诉讼的概念。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而民事诉讼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伪证罪,是明确限定在刑事诉讼当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在民事诉讼中并不直接适用伪证罪这一罪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就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在民事诉讼里,如果当事人伪造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虽然没有伪证罪的罪名,但法院可以对作伪证的人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也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