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机关的《外管证》是什么?
我在和税务打交道的时候,经常听到《外管证》这个词,但是一直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我想了解下《外管证》具体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使用的呢?
展开


《外管证》,全称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它是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的一种证明文件。简单来说,就是当企业或者个人需要离开自己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管辖区域,到其他地方临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办理的一个凭证。 《外管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企业或个人到外地进行经营活动时,当地税务机关确认其纳税身份和纳税义务的重要依据。有了《外管证》,企业或个人在外地经营时,就可以按照规定在当地缴纳税款,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另一方面,它有助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跨区域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税收的正常征收。 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办理《外管证》。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一般来说,纳税人需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副本、外出经营活动情况说明等相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为其开具《外管证》。 纳税人持《外管证》到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经营地税务机关会根据《外管证》上的信息,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按照规定征收税款。 当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后,需要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然后,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管证》缴销手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