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中的法律是指什么?
我在学习宪法的时候,看到宪法条文中经常提及“法律”,但不太清楚这里说的“法律”具体涵盖 哪些内容。是只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还是有更广泛的范围呢?想了解一下宪法里“法律”的准确界定。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宪法语境下,“法律”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范围。
从狭义上讲,宪法中的“法律”主要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这些基本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石,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根本性的规范作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则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从广义上来说,宪法中的“法律”也可以涵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它是为执行法律的规定或者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而制定的。还有地方性法规,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另外,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广义法律的一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准确理解宪法中“法律”的含义,对于正确把握宪法的实施和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运行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明确不同法律规范的层级和效力,更好地遵守和运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