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判监督法律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审判监督是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机制,它是指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以下为你详细介绍我国法律关于审判监督的明确规定。
首先,从审判监督的主体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表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其次,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 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再者,审判监督的审理程序方面,若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若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审判监督制度通过多主体参与、明确启动条件和规范审理程序等,为司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提供了保障,让当事人在司法程序中能有纠错的途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劳动争议案件仲裁阶段可以指定管辖吗
引诱卖淫罪既遂法院会如何量刑?
老婆要离婚钱该怎么分?
被电瓶车肇事逃逸该怎么处理?
大学期间醉酒驾驶会怎么处罚?
智力残疾人是否可以结婚?
公积金办哪个银行的好?
现在警察有劳务派遣的情况吗?
父母离婚后高中孩子如何转学?
酒驾三轮致人死亡要判几个月?
普通发票能多开金额吗?
怎样保护商业机密以消除安全隐患?
3个月婴儿父母离婚会怎么判?
山西职务侵占罪多久会判刑?
争夺孩子抚养权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什么是利差益?
日加班费新算法是怎样的,‘补休’‘补钱’不能随意是怎么回事?
动产抵押反担保和动产质押反担保的区别是什么?
绑架他人并杀害的构成什么罪?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