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被法院强制执行了该怎么办?


当负债被法院强制执行时,首先要明确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了解和应对。 第一,积极配合执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有义务如实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如果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所以,你应当主动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如实向法院申报自己的财产状况,包括收入、存款、房产、车辆等。 第二,与债权人协商。你可以尝试与债权人沟通,看是否能够达成和解协议。比如,协商制定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分期偿还债务。如果债权人同意和解,法院也会尊重双方的意愿,暂停或终结执行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第三,了解自己的权利。如果你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四,避免抗拒执行。抗拒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不要采取逃避、转移财产等抗拒执行的行为。 总之,在被法院强制执行时,要积极面对,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也要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