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资金会优先用于保障三保?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财务相关的事务,涉及到资金分配的问题。听说有资金要优先用于保障三保这种说法,我不太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想了解下在哪些具体情形下,资金会被要求优先用于保障三保呢,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
展开


“三保”通常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在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方面,当面临财政困难或资金紧张的情况时,会优先保障“三保”支出。 从法律和政策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是维持社会稳定和政府正常履职的基础,符合预算法的相关精神。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 具体来说,在基层财政面临较大收支矛盾时,比如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或者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况导致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大时,资金就会优先用于“三保”。因为保基本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如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基本医疗和教育服务等;保工资是确保公职人员的劳动报酬按时足额发放,以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保运转则是保障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日常办公、公共设施维护等基本需求,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总之,“三保”是财政工作的底线,必须优先予以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