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取消?
我家现在享受着低保待遇,生活能有一定保障。但我不太清楚哪些情况会导致低保被取消,就怕一不小心违反了规定,突然失去这份保障。想了解下,到底怎样低保会被取消呢?
展开


低保是国家为了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收入较低的家庭和个人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当低保户的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时,低保资格就可能会被取消。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定期核查。当出现以下几种常见情况时,低保资格可能会被取消。 一是收入水平提高。如果低保户家庭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当地低保标准,就意味着这个家庭不再属于低收入困难群体,那么低保资格通常会被取消。比如,之前因为失业家庭收入低申请了低保,后来找到了工作,收入增加后全家的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这种情况下低保就可能被取消。 二是家庭财产状况改变。如果低保户家庭拥有了较高价值的财产,如购买了商品房、高档车辆,或者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超过了规定的限额,也会被认为不符合低保条件。因为低保主要是针对生活困难、财产匮乏的家庭,如果有能力购置这些财产,说明经济状况已经改善。 三是隐瞒真实情况。在申请低保时,申请人需要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如果被发现有隐瞒、虚报的行为,比如实际有收入却不报,或者故意低估家庭财产价值,一旦核实,不仅会取消低保资格,还可能面临相应的处罚。 四是家庭成员情况变化。例如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在有就业机会却拒绝就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从事社区安排的公益性劳动,经过教育后仍不改正的,也可能会取消低保资格。这是因为低保制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