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属于哪个法律环节?


判决在法律程序里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通常处于整个诉讼流程的后半段。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虽然各有特点,但判决的位置和意义大体相似。 我们先来看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一般包括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判决这几个主要阶段。起诉与受理,就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决定是否立案。审理前的准备则是法院和双方当事人为开庭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比如交换证据等。开庭审理是法院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当这些工作完成后,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在刑事诉讼中,流程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立案就是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侦查是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审判阶段包含一审、二审等程序,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行政诉讼的流程与民事诉讼有一定相似性,一般有起诉与受理、审理和判决等环节。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后进行审理,最后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综上所述,判决通常是在经过一系列的审理程序,查明事实后作出的,是对案件争议的最终处理结果,标志着一个案件在司法程序中的阶段性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