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证据不足取保还会有事吗?


在司法实践中,证据不足取保候审后是否还会有事,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一定条件时,让他们在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期间,不用一直待在看守所,而是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但要遵守相关规定,保证随传随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证据不足被取保候审,通常是因为现有证据不能充分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会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如果经过进一步侦查,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那么案件可能会继续推进,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起诉,最终由法院进行审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然而,如果在侦查过程中,仍然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如果最终证据仍然不足,无法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那么司法机关可能会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犯罪嫌疑人也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证据不足取保后是否还会有事,关键在于后续侦查中是否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