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会封房子吗?


在探讨合同诈骗是否会封房子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明确合同诈骗的概念。合同诈骗指的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一方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比如,甲声称自己有一批珍贵货物要出售给乙,和乙签订了合同并收取货款后却消失不见,这就是典型的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案件一旦发生,涉及的法律程序有民事和刑事两个方面。从民事角度讲,若受害人认为诈骗方可能转移财产,导致自己日后无法获得赔偿,可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这里的财产保全措施就可能包括查封房子。也就是说,如果受害人向法院申请对诈骗方的房子进行查封,并且法院认为有必要,就会采取查封措施。 从刑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若诈骗方用诈骗所得购买了房子,或者房子与犯罪行为存在关联,司法机关有权对房子进行查封、扣押等处理。 不过,法院在决定是否查封房子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房子是否是诈骗方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所以,如果这是诈骗方唯一的住房,且是维持其和家人基本生活所需,法院虽然可能查封,但一般不会轻易进行拍卖等处置。此外,查封房子的范围也会严格控制在与案件相关的财产范围内,不能随意扩大。 总之,合同诈骗案件中存在封房子的可能性,但这不是必然的,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法律程序以及相关证据等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