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了赔偿后还会判死刑吗
想了解一下,要是有人杀了人,之后积极给受害者家属赔偿了,这种情况下法院还会不会判这个人死刑啊?就想知道赔偿在这 种案件里对量刑影响有多大,心里有点疑惑,希望能给讲讲。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杀人后进行了赔偿,依然是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
首先得明白几个法律概念。故意杀人罪,简单说就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过失致人死亡呢,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表明,对于故意杀人的行为,法律给出了不同档次的量刑范围,死刑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处罚。也就是说,即便犯罪者对受害者进行了赔偿,只要其故意杀人的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然可能被判处死刑。比如,犯罪者手段特别残忍、动机特别卑劣、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等情况,即便赔偿了,也可能面临死刑判决。
对于过失致人死亡,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通常情况下,过失致人死亡即便情节特别严重,判处死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赔偿到位并且有其他从宽情节时,更不太容易被判处死刑。
另外,在正当防卫过程中导致罪犯死亡,如果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要是防卫超过必要限度,导致罪犯死亡,行为人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过通常不会被判处死刑。
总之,赔偿并不必然导 致不判处死刑,是否判处死刑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手段、后果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概念:
故意杀人罪: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预见或已预见但轻信能避免,造成他人死亡的犯罪行为。
正当防卫:针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所采取的用以制止该不法侵害的行为。
防卫过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