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了就一定会被授权吗?


专利申请了并不一定会被授权,具体是否授权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从专利的定义和性质来看,专利是对特定的发明创造给予的一种独占性权利,旨在鼓励创新和保护发明者的权益。然而,要获得专利授权,必须满足一系列法定条件。 其次,专利申请可能被驳回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 申请主题不符合专利法规定。例如,申请的所谓“发明”实际上并不存在,不具备专利法所要求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特征。例如一些简单的日常发现或者已被广泛知晓的技术,不能被认定为专利意义上的发明。 - 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如果发明申请的实质内容违反了国际法规及社会公众道德准则,甚至对公共利益造成了危害,是不会被授权的。比如,涉及非法用途的发明,如用于制造毒品的方法等。 - 属于不予授予专利权的类别。某些特定的领域和内容,如科学研究成果、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动物或植物的品种以及原子核转换的方法等,通常是不被授予专利权的。 再者,专利授权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流程。一般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 形式审查主要是对申请文件的格式、内容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例如,申请文件是否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是否包含了必要的信息等。如果形式审查不通过,申请人可能会被要求补正。 - 实质审查则是对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进行评估。新颖性是指该发明在申请日之前没有在国内外被公开过;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只有通过了实质审查,且不存在其他不符合授权条件的情况,才有可能获得专利授权。 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专利法》对专利的授予条件、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以及审查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例如,《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