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迁商品房和动迁房的概念区分
动迁房,也就是拆迁安置房,是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后,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所以该类房屋的买卖除了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的地方政策约束。
而动迁商品房是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安置的商品房,与一般的动迁房不同,它具有商品房的性质。其价格由成本、税金、利润、代收费用以及地段、层次、朝向、质量、材料差价等组成,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可以上市交易。
二、相关法律条文及规定
(一)关于动迁房的规定
- 产权归属:一般来说,在被拆迁人取得房屋产权之前,动迁房的产权可能归拆迁人或相关政府部门所有。只有在被拆迁人满足一定条件,如完成相关安置手续、补缴相关费用等后,才能取得房屋的完整产权。例如,有些地方规定,被拆迁人需在一定期限内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后,方可办理房产证,取得房屋产权。
- 交易限制:由于动迁房的安置对象具有特定性,很多地方对其交易进行了限制。比如,在取得房产证后的一定年限内限制上市交易,以防止投机炒房行为,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权益。根据相关政策,有的地区规定动迁房在取得房产证后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二)关于动迁商品房 的规定
- 质量标准:动迁商品房作为商品房的一种,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房屋质量标准。例如,房屋的建筑结构应符合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房屋的装修和设施应符合合同约定和相关标准。如果开发商交付的动迁商品房存在质量问题,被拆迁人有权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更换或者赔偿损失。
- 交易规范:动迁商品房可以上市交易,其交易过程遵循商品房交易的一般规范。买卖双方需要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在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时,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关税费。
三、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动迁房交易纠纷 甲在拆迁后获得了一套动迁房,但尚未取得房产证。乙看中了这套房子,与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支付了部分房款。后来,当地政策发生变化,规定动迁房在取得房产证后3年内不得上市交易。甲认为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乙的房款,乙则认为甲违约,要求甲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该动迁房在交易时不符合上市交易条件,且政策变化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故判决解除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甲退还乙的房款,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二:动迁商品房质量问题纠纷 丙购买了一套动迁商品房,入住后发现房屋存在墙面渗水、地面空鼓等质量问题。丙多次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但开发商一直拖延。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维修责任并赔偿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开发商交付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开发商在规定期限内对房屋进行维修,并赔偿丙因房屋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四、实用法律建议
(一)对于被拆迁人而言
- 在签订拆迁安置协议时,要仔细阅读协议条款,明确动迁房或动迁商品房的相关权益和义务,如房屋的面积、户型、交付时间、产权办理等内容。
- 如果选择出售动迁房,要了解当地的政策规定,确保房屋符合上市交易条件,避免因违反政策而导致合同无效或承担违约责任。
(二)对于购房者而言
- 在购买动迁房或动迁商品房时,要核实房屋的产权情况,查看是否存在纠纷或限制交易的情形。
- 对于动迁商品房,要关注房屋的质量问题,在签订购房合同前,最好实地查看房屋,并要求开发商提供相关的质量检测报告。
总之,了解动迁商品房和动迁房的相关规定,对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涉及相关交易和纠纷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