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面临的经济后果
当欠了网贷27万时,首先面临的就是经济方面的压力。
产生罚息:根据相关贷款合同以及行业惯例,若网贷出现逾期,贷款机构会按照约定收取罚息。例如,许多贷款合同会约定在原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作为罚息,比如上浮30%-50%等。这意味着欠款人不仅要偿还原本的27万本金及正常利息,还要额外支付高额的罚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比如,小李欠了某网贷平台27万,逾期一个月后,按照合同约定,除了原本的利息外,他还需要额外支付几千元的罚息。
承担催收费用:贷款机构为了追回欠款,可能会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催收。而这些催收公司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往往会转嫁给欠款人。例如,有的催收公司会收取欠款金额一定比例的催收费用,这无疑又增加了欠款人的经济负担。
资产被处置:如果欠款人长期不还款,贷款机构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起诉。一旦法院判决欠款人还款,而欠款人仍然拒不执行,那么贷款机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欠款人名下的财产,如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并进行拍卖、变卖等处置,以偿还欠款。例如,小张欠网贷27万,经法院判决后仍不还款,法院依法查封了他名下的一套房产,并进行了拍卖,用拍卖所得款项偿还了网贷欠款。
二、信用方面的后果
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日益完善,网贷逾期信息会被上传到征信系统。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一旦欠款人的征信记录出现不良信息,在这5年内,他想要办理信用卡、申请贷款等金融业务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小王因为欠网贷27万逾期未还,导致征信记录不良,当他后来想要申请房贷时,银行审核发现他的不良征信记录,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如果欠款人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而拒不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欠款人的出行、住宿、消费等都会受到限制,例如不能乘坐高铁一等座、飞机头等舱,不能入住星级酒店等。
三、法律责任方面的后果
民事责任:欠款人与贷款机构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借贷合同关系,欠款人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还款。如果欠款人逾期不还,贷款机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欠款人偿还欠款本金、利息、罚息等。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和事实进行判决,欠款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网贷欠款属于民事纠纷,不会涉及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欠款人在借款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例如提供虚假的身份信息、收入证明等骗取贷款,或者在法院判决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例如,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四、实际案例分析
曾经有一个案例,赵某欠了多家网贷平台共计27万余元。起初,他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按时还款,网贷平台多次催收后,他仍然没有还款。后来,网贷平台将他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赵某偿还欠款本金、利息及罚息等共计30余万元。赵某在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的情况下,仍然拒不执行,并且将自己名下的财产进行了转移。最终,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五、法律建议
及时沟通协商:如果欠款人遇到经济困难,无法按时偿还网贷欠款,应及时与贷款机构沟通,说明自己的情况,争取协商出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例如,可以申请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等。
制定还款计划:欠款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还款。在还款过程中,要优先偿还利息较高的欠款,以减少利息支出。
避免逾期:尽量按时足额还款,避免逾期产生不良后果。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导致逾期,应尽快还款,并向贷款机构说明情况,争取消除不良记录。
增强法律意识:欠款人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