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抚养权和监护权有哪些区别

  • #离婚法律
  • #抚养权
  • #监护权
  • #法律区别
  • #权益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在离婚相关法律事务中,抚养权和监护权的区别常令人困惑。本文将深入剖析二者在法理、产生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其中要点,维护自身及子女合法权益。

一、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基本概念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即消灭。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

二、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区别

  1. 法理基础不同

    • 抚养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例如,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存在自然血亲关系,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存在拟制血亲关系,基于这些血亲关系,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 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同时监护制度更强调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
  2. 产生方式不同

    • 抚养权的确定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例如,在离婚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以确定哪一方更适合抚养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监护权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产生的。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这种监护权是法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改变,除非出现法定的撤销监护权的情形。例如,父母一方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取消其监护权。
  3. 权利内容不同

    • 抚养权主要侧重于父母对子女的生活照料、教育培养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拥有抚养权的一方,需要为子女提供生活所需,保障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对子女的教育、医疗等重大事项有决策权。
    • 监护权的内容更为广泛,不仅包括对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保护,如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其生活等,还包括对被监护人财产权益的管理和保护。例如,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等。

三、实际案例分析

小明的父母在他5岁时离婚了,经过法院判决,小明由母亲抚养。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拥有小明的抚养权,她需要负责小明的日常生活起居、教育培养等。然而,小明的父亲虽然没有获得抚养权,但他仍然享有对小明的监护权。例如,当小明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父亲有权代表小明向相关部门或人员主张权利;在涉及小明的重大事项决策时,如重大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等,父亲也有参与的权利。如果母亲在抚养过程中出现对小明不利的行为,如虐待、严重忽视等,父亲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以保障小明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建议

  1. 对于父母双方来说,在离婚时应当充分考虑子女的利益,尽量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抚养权的归属,避免对子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应当尊重对方的抚养权,积极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通过合理的方式关心和参与子女的成长。
  3. 如果一方发现另一方在抚养过程中存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以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4. 无论是拥有抚养权还是监护权,都应当以子女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