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离婚”的法律效力
从法律角度来看,并不存在“假离婚”这一说法。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经法院判决离婚且判决生效后,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例如,夫妻双方为了购房资格而协商好去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领取了离婚证,那么在法律上,他们的夫妻关系就此终止,即使双方内心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假离婚”,法律也只认可其离婚的事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条规定:“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这就意味着,一旦完成法定的离婚程序,婚姻关系的解除就具有法律效力,不存在所谓的“假”一说。
二、“假离婚”产生的法律后果
-
婚姻关系难以恢复 双方领取离婚证或离婚判决生效后,除法定撤销情形出现外,不能申请撤销。比如,一对夫妻为了孩子上学办理了“假离婚”,后来一方反悔不想复婚,另一方也无法强制要求恢复婚姻关系,因为从法律层面看,他们已经不是夫妻了。
-
财产分割风险 在“假离婚”时,如果对财产进行了不平等分割,后续产生纠纷时,若当事人无法提供充足证据证明分割并非真实意愿,法院不会支持其主张。例如,夫妻为躲避债务而“假离婚”,将大部分财产划归一方,当债务危机过去后,另一 方想要重新分割财产,若没有足够证据,法院很难支持其诉求。
-
财产权益受损 离婚后,拥有财产的一方如果变心或将财产出卖,另一方无法要求偿还、索赔。比如,夫妻“假离婚”后,持有财产的一方将房产出售并挥霍了房款,另一方即使知道也很难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
再婚风险 虚假离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已与第三人结婚的,应承认其再婚有效。也就是说,如果在“假离婚”期间,一方与他人登记结婚,那么后来的婚姻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原来的配偶无权干涉。
三、实际案例分析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夫妻双方为了购买第二套房产享受优惠政策,决定“假离婚”。离婚协议中约定房产归男方所有,女方净身出户。后来男方在离婚后拒绝复婚,女方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但由于无法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假离婚”的事实以及财产分割并非真实意愿,法院最终驳回了女方的诉求,女方因此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四、法律建议
- 不要轻易选择“假离婚”,因为其法律风险巨大,一旦发生变故,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 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解除婚姻关系,在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时,一定要签订详细、明确的书面协议,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 在进行任何与婚姻相关的法律行为前,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其中的法律风险和后果,避免因无知而陷入法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