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购房,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本无离婚真实意图,为实现购房等共同利益,经通谋或欺诈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的虚假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存在着诸多风险,以下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法律建议。
假离婚购房的法律风险
- 婚姻关系难以恢复风险 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概念,一旦办理离婚登记,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如无法定证据支持撤销登记,或一方不愿复婚,婚姻关系便无法恢复。例如,夫妻甲和乙为购房假离婚,离婚后乙结识新对象并拒绝与甲复婚,甲此时在法律上也无可奈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姻关系的建立和解除都需遵循法定程序,离婚登记具有法律效力。
- 财产分割风险 假离婚可能导致夫妻共同财产变为一方婚前财产。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一旦生效,财产归属即发生改变。比如,夫妻丙和丁假离婚时约定房产归丁,后二人感情破裂无法复婚,丙发现房产已无法再主张权利,因按协议该房产已成为丁的婚前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 购房资格与贷款风险 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若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将不受法律保护。例如,戊和己假离婚后,己单独申请购房贷款,银行后来发现是假离婚,有权拒绝发放贷款或要求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