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房签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

  • #新房合同
  • #购房注意
  • #合同审查
  • #产权核实
  • #违约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购买新房签订合同是一件大事,关乎购房者的诸多权益。本文将详细阐述买新房签合同的注意事项,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实际案例分析,为购房者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在购房过程中避免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在购买新房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购房者关注,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给出实用的法律建议。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

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务必对合同主体的资格进行全面审查。首先,要确保出卖人(开发商)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能够合法销售其所开发的房产。

法律条文: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

实际案例:曾有购房者与某小型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后,发现该开发商根本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导致房屋建设出现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不达标、无法按时交房等,购房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法律建议:在签订合同前,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出示相关资质证书,并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以确保开发商具备合法的开发和销售资格。

核实房屋产权相关证件

签署合同之前必须查产权,新房的查询核实主要是查询核实开发商的预售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信息。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尤为重要,有了预售证许可证,则通常开发商也具有了房地产开发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开发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共五证。

法律条文:《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等条件,未取得预售许可证进行预售的行为是违法的。

实际案例:有些开发商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开始销售房屋,购房者签订合同后,可能会面临房屋无法按时交付、无法办理房产证等风险。例如,某地一楼盘因开发商缺少预售许可证,后被相关部门责令停工整改,购房者不仅无法按时入住,还面临购房款退还困难的问题。

法律建议: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查看开发商的“五证”是否齐全,可以到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查询核实,避免购买到产权存在问题的房屋。

明确房屋实际情况

购房者要了解所买房屋的实际情况,如面积、建筑时间、居住情况和环境情况等。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房屋的具体情况,避免后期出现纠纷。

法律条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商品房销售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

实际案例:有购房者购买的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且开发商擅自更改了房屋的户型设计,导致购房者的居住体验受到影响,引发了纠纷。

法律建议:在签订合同前,购房者应仔细查看房屋的相关资料和图纸,明确房屋的具体情况,并在合同中详细约定。如果发现开发商存在虚假宣传或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的情况,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约定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

买卖房屋的违约责任和发生侵权行为后如何解决等问题,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法律条文:《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实际案例:在一些购房纠纷中,由于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当开发商出现逾期交房等违约行为时,购房者很难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法律建议: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与开发商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标准,如逾期交房、房屋质量问题等情况下开发商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应约定好纠纷解决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诉讼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签订补充协议

购房者应争取签订尽可能详细的补充协议,将开发商在广告、宣传资料中的承诺写进补充协议。同时,要注意审查出卖人提供的补充协议。

法律条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广告、宣传资料中的内容如果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合同内容。

实际案例:有些开发商在广告中承诺了小区的配套设施,如幼儿园、健身房等,但在实际交付时却没有兑现,由于没有将这些承诺写进合同或补充协议,购房者很难要求开发商履行承诺。

法律建议:购房者在签订补充协议时,应将开发商的承诺、房屋的具体情况、违约责任等内容详细地写进协议中,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要仔细审查补充协议的条款,避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条款。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