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的应对措施

  • #强制措施
  • #法律应对
  • #委托律师
  • #案件调查
  • #法律建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当亲属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家属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无助。本文将详细阐述应对措施,包括了解具体措施类型、确认案件情况、委托律师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妥善应对。

当得知亲属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家属难免会感到担忧和迷茫。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相关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确认信息真实性

在接到相关通知或消息时,首先要做的是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诈骗团伙会以亲属涉嫌刑事犯罪为由进行诈骗,骗取财物。例如,曾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亲属因涉嫌重大犯罪被逮捕,要求家属立即转账缴纳“保证金”以保释亲属,不少人因惊慌失措而上当受骗。因此,家属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如直接联系办案机关核实情况,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二、了解具体强制措施类型

不同的强制措施具有不同的性质和适用条件,家属需要向办案机关了解是何种强制措施。常见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

  • 拘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例如,在某经济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拘传至公安机关接受讯问,时间未超过十二小时。
  • 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了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比如,某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轻微的故意伤害罪,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经申请后被批准取保候审。
  • 监视居住:适用监视居住的情形在《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中有明确规定,例如符合逮捕条件,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 拘留: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等情形的,可以先行拘留(《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 逮捕: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

三、了解案件情况

在确认亲属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真实性以及具体类型后,家属有权向办案机关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如涉嫌的罪名、案件的大致经过等。不过,在侦查阶段,办案机关可能不会透露过多详细信息,但家属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一些必要的信息,以便为后续应对做好准备。例如,在某盗窃案件中,家属从办案机关处得知亲属涉嫌入室盗窃,盗窃金额初步估计为若干元等基本情况。

四、及时委托律师

委托专业的律师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律师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亲属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律师可以会见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亲属,了解案件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例如,在某贪污受贿案件中,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后,根据其陈述和案件情况,为其制定了合理的辩护策略,最终在审判阶段取得了较好的辩护效果。家属在选择律师时,要选择具有相关经验、信誉良好的律师,可以通过向律师事务所咨询、查阅律师的执业经历等方式进行筛选。

五、积极配合调查

家属应积极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但要注意,在提供信息时,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得隐瞒、伪造或者毁灭证据。例如,在某诈骗案件中,家属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提供了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和证据,有助于案件的侦破。

六、保持良好心态

在亲属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裁决。不要轻信一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和小道消息,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慌。同时,要照顾好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法律建议

  • 遇到问题及时与办案机关沟通,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如有疑问可以要求办案机关作出解释。
  • 委托律师要尽早,以便律师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辩护工作。
  • 家属自身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干扰办案机关的正常工作,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