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是一种具有特定适用范围的法律措施,旨在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以下将详细阐述什么样的人可以被驱逐出境。
法律条文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驱逐出境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具体而言,《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了限制出境或者驱逐出境作为附加处罚,且明确适用对象仅限于外国人,不适用于我国公民(包括华侨)。
具体适用对象分析
- 在我国境内居留且犯罪的外国人:这类外国人在我国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场所和生活安排,若其实施了犯罪行为,可能会对我国的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等造成危害。例如,某外籍人士长期在我国某城市居住工作,因经济纠纷而故意伤人,在被依法判定有罪后,就可能被驱逐出境。
- 在我国境内停留的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因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等短期停留我国的外国人。即便停留时间较短,但只要在我国境内实施了犯罪行为,同样可能面临驱逐出境的处罚。例如,有外国游客在我国旅游期间,参与盗窃活动,被我国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后,可能会被驱逐出境。
- 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但在外国犯有依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之罪的外国人:即使犯罪行为发生在国外,但只要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我国有权对该犯罪行为进行管辖,那么该外国人也可能被驱逐出境。比如,某外国企业高管在国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商业贿赂,而该行为依照我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且我国对该案件具有管辖权,在查明事实后,我国有权对其采取驱逐出境的措施。
实际案例说明
曾经有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一名外籍毒贩长期在我国边境地区从事毒品走私活动,被我国执法机关抓获后,经法院审判认定其构成走私毒品罪。法院在判处其有期徒刑的同时,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在其刑满释放后,便被依法驱逐出境。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依法予以惩处并驱逐出境的决心,有力维护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
法律建议
- 对于外国人而言:在进入我国境内后,应当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尊重我国的社会风俗和公序良俗。无论是长期居留还是短期停留,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可能会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后果。
- 对于相关管理部门而言:要加强对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合法居留和活动。在发现外国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时,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规定决定是否适用驱逐出境等处罚措施,维护我国的法治秩序和国家利益。
-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如果发现身边有外国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配合执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理,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