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刑法中免除处罚的规定在哪里?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免除处罚指的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根据相关法定情节,免除其刑罚处罚。这意味着虽然判定犯罪成立,不过基于某些特殊情况,不再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惩处。 2024年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多处涉及到免除处罚的规定。首先,在犯罪预备阶段,依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犯罪预备相较于犯罪既遂,其社会危害性较小,所以法律给予了更为宽松的处罚原则。 其次,在犯罪中止的情形下,《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体现了犯罪分子主观上放弃犯罪的意愿,并且在客观上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或者减少了损害,因此法律对其有免除处罚的规定。 再者,从共同犯罪角度来看,《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所以在处罚上也会有相应的考量。 另外,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方面,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条);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一条)。这是因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本身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但如果超过必要限度,虽然要承担一定责任,但考虑到其行为的目的和性质,法律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还有,对于在国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条)。这主要是考虑到犯罪分子在国外已经受到过处罚,避免重复处罚。 此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六十八条);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