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各地对于拆迁中的公摊面积是如何规定的?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公摊面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公摊面积指的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等都属于公摊范围。 从全国层面的法律规定来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这里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公摊面积作出规定,但被征收房屋的价值是包含了公摊面积因素的。也就是说,在评估房屋价值时,是把公摊面积纳入考量的,因为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通常是包含了合理公摊的价格。 不同地区对于拆迁中公摊面积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比如北京,在拆迁补偿时,会综合考虑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这里的建筑面积就涵盖了公摊面积。对于选择产权调换的,安置房也会有合理的公摊,并且会保证被拆迁人所获得的安置房在面积和功能上与被拆迁房屋相当。 重庆则规定,在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对于公摊面积,会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公摊系数来确定安置房的公摊面积。如果被拆迁房屋公摊系数大于安置房公摊系数,会给予相应的差价补偿;反之,如果被拆迁房屋公摊系数小于安置房公摊系数,也会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处理,以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再看一些地方政策,有的地区规定在拆迁补偿时,会按照一定比例对公摊面积进行额外补偿。例如,若被拆迁房屋公摊面积较大,可能会在补偿面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面积作为公摊补偿,以弥补被拆迁人因公摊带来的使用面积减少的损失。 还有的地区采取对等置换的原则,即被拆迁房屋有多少公摊面积,在安置房中也会保证有相应比例的公摊面积,确保被拆迁人在居住体验上不会因拆迁而大幅降低。总之,全国各地在处理拆迁中的公摊面积问题时,虽然具体规定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都是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使被拆迁人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