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及出售是怎样规定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像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下面我们分别从取得、持有及出售这三个阶段来了解相关规定。 首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从法律角度看,企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交易对方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以保障交易的合法性和双方的权益。比如,在购买股票时,要通过正规的证券交易平台进行操作,遵守证券交易的相关规则。 接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在持有期间,企业会面临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根据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在法律方面,企业要遵守相关金融监管规定,如实披露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信息。例如上市公司需要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情况,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如果企业持有债券,还要关注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若发行人出现违约等情况,企业要依据相关合同和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当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法律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要遵守市场交易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在出售股票时,要遵循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如果涉及跨境交易,还需要遵守国家关于外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总之,企业在整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和出售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以确保交易的合法合规和自身权益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