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赔偿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人?


国家赔偿法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害时获得赔偿的重要法律。那么,2024年国家赔偿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人呢?下面来详细介绍。 首先是赔偿请求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六条规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自身合法权益直接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侵害的人。如果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比如,老张在被公安机关违法拘留期间不幸离世,老张的子女或者对老张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就可以作为赔偿请求人申请国家赔偿。如果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有权要求赔偿。例如,一家企业因行政机关的违法处罚而倒闭,后来该企业被另一家企业收购,那么收购它的这家企业就是权利承受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 其次是赔偿义务机关。行政赔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刑事赔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照本法的规定应当给予国家赔偿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总之,国家赔偿法的适用主体明确了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范围,这有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