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期限两年是什么意思?
我之前打赢了官司,但是一直没申请强制执行。现在距离判决生效都快两年了,我才想起来这事。我不太清楚这个申请执行期限两年到底啥意思,过了这个时间会有啥后果呢?我现在还能申请强制执行吗?
展开


申请执行期限两年,指的是在法律文书生效之后,权利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为两年。简单来说,当你拿到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等文书,如果对方不按照文书内容履行义务,你就得在两年之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让法院帮你实现权利。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这个期限的设定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司法的权威性。如果权利人在两年内没有申请执行,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利后果。虽然法院并不会主动审查申请执行是否超过期限,但如果被执行人以申请执行超过期限为由提出异议,法院经审查成立的,会裁定不予执行。不过,如果被执行人没有提出时效抗辩,法院还是会受理并执行的。 假设一份法律文书规定,被告要在文书生效后的三个月内支付原告一笔款项。那么申请执行期限就从这三个月履行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两年。如果是分期履行的情况,比如被告分三期付款,最后一期付款时间截止后,开始计算这两年的申请执行期限。 所以,权利人一定要重视这个申请执行期限,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实现。一旦超过期限,虽然不意味着权利完全丧失,但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