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的依据有哪些?
我最近涉及一个仲裁案件,听说可以进行仲裁调解。但我不太清楚仲裁调解是依据什么来进行的,这些依据对调解结果有多大影响呢?我想了解一下具体有哪些依据,好做到心里有数,应对接下来的仲裁调解。
展开


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仲裁调解的依据: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这部法律是仲裁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对仲裁调解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第五十一条表明,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一条款为仲裁调解提供了法律上的程序依据,确保调解活动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其次,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也是仲裁调解的重要依据。因为仲裁案件大多涉及民事纠纷,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内容。在合同纠纷的仲裁调解中,就需要依据民法典合同编中关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等规定来判断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规定有助于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调解提供实体上的参考,使得调解结果更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 此外,行业规范和商业习惯也可能作为仲裁调解的参考依据。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行业内有其特定的操作规范和习惯做法。例如在建筑工程领域,有建筑行业的标准合同文本和施工规范。仲裁庭在调解相关纠纷时,会考虑这些行业规范和习惯,以平衡双方的利益,使调解结果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