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中如何确定是本人?


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确定是否为本人实施诈骗行为是一个严谨且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的过程。 首先,从身份信息方面来看,身份证、手机号等身份标识是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居民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法定证件。在电信诈骗场景中,若作案所使用的手机号登记信息、实施诈骗操作设备绑定的身份信息等与某人一致,这是指向本人实施诈骗的初步证据。然而,仅仅依靠身份信息并不能确凿认定,因为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比如不法分子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身份证号后注册手机号用于诈骗。 其次,行为特征也是关键的判断因素。每个人在进行网络操作、交流等行为时都有一定的习惯和特征。例如打字速度、用词习惯、语音特征等。在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警方可以通过分析诈骗过程中的聊天记录、语音通话等,与本人平时的行为特征进行比对。如果高度吻合,那么可以增加是本人实施诈骗的可能性。但这也并非绝对,因为不法分子可能会模仿他人的行为特征。 再者,电子证据也起着重要作用。电信诈骗往往会留下电子痕迹,如IP地址、设备信息等。警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诈骗行为发生时的IP地址,查看是否与本人常用设备或所在位置相关联。如果诈骗行为发生时的IP地址显示在本人经常活动的区域,且使用的设备是本人名下的,这会成为认定本人实施诈骗的有力证据。但同样存在设备被他人借用或被盗用的可能。 最后,证人证言和监控录像也能辅助确定是否为本人。在诈骗行为发生前后,如果有证人看到本人进行了与诈骗相关的操作,或者监控录像记录到本人在相关场所进行了可疑活动,这些都能作为证据。但证人证言可能存在误差,监控录像也需要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确定是否为本人需要综合考虑身份信息、行为特征、电子证据、证人证言和监控录像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严谨的调查和分析,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准确认定是否为本人实施了诈骗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