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车和处罚是不同的法律规定吗?


扣车和处罚确实通常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来执行。首先,扣车一般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后续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或者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在我国,关于扣车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例如,该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有前两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此外,第九十五条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而处罚则是一种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较多,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的基本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也有大量关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比如,该法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所以,扣车和处罚是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的执法目的而实施的行政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