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被起诉了都会判刑吗?


吸毒被起诉并不一定会被判刑。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相关法律情况。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看,吸毒本身在我国并不是犯罪行为,不会被判刑。吸毒是指采取各种方式,使用一些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质,这种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其结果是滥用者对该物质产生依赖状态,危害自身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这表明,对于吸毒行为,主要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处罚,而不是作为犯罪来判刑。 然而,存在一些与吸毒相关的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并被判刑。比如,如果是因为容留他人吸毒而被起诉,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另外,如果是因为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较大而被起诉,同样会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所以,当吸毒被起诉时,需要具体分析起诉的原因。如果单纯是吸毒行为,通常不会判刑,但会受到治安处罚;要是涉及到与吸毒相关的其他犯罪行为,那就可能会被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