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和特困供养是一样的吗?


建档立卡户和特困供养并不是一样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 概念不同 建档立卡户是国家为了精准帮扶贫困人口而设立的一种识别机制。通过精准识别,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扶贫标准,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其中,建立详细档案,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以便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而特困供养是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 认定标准不同 建档立卡户的认定主要依据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同时综合考虑“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实现情况。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扶贫标准,确定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程序。特困人员的认定则更加严格,需要同时满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这三个条件。具体认定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各地方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实施细则。 ### 政策待遇不同 建档立卡户主要享受的是扶贫开发政策带来的帮扶,旨在帮助他们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多个方面。特困供养人员享受的是国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务。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等。照料服务则根据特困人员的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三个档次,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 ### 法律依据 关于建档立卡户的管理和帮扶,主要依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对建档立卡的识别标准、程序以及扶贫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而特困供养制度则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特困人员的认定条件、供养内容、供养形式以及申请审批程序等内容,为特困供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