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有哪些猫腻?
我因为一些事被取保候审了,让交保证金。但我听说这里面可能有猫腻,我就想知道在取保候审保证金方面,一般会存在什么猫腻呢?我不想稀里糊涂地就交了钱,想了解清楚以免自己的权益受损。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保证金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的一种经济保证方式。
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猫腻,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保证金数额确定不合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但有的办案机关可能不按此标准,随意提高保证金数额,给当事人造成不合理的经济负担。
其次是保证金退还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然而,现实中可能存在办案机关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保证金的情况,或者拖延退还时间,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还有可能存在保证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按照规定,保证金应当以人民币交纳,并由执行机关统一收 取和管理。但有些地方可能存在保证金没有专款专用,甚至被挪用的情况。如果遇到这些猫腻,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