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破产法中对清偿能力的认定情形有哪些?

我开了家小公司,最近经营状况很不好,欠了不少债,感觉有点还不上了。我想了解下在破产法里,对公司清偿能力是怎么认定的呢?有哪些具体情形算是没有清偿能力,想提前有个了解,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清偿能力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破产程序中,清偿能力是一个关键概念,它直接关系到债务人是否达到破产界限。简单来说,清偿能力就是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可能会被认定为缺乏清偿能力,进而进入破产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这一条文为我们认定清偿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下面来具体说说破产法中认定清偿能力的情形。 首先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这是指债务人的资产总值小于其全部债务。在判断时,通常会对债务人的资产进行评估,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比如,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经过评估价值为 500 万元,流动资产为 200 万元,无形资产价值 100 万元,而其债务总额达到 900 万元,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被认定为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其次是“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下几种情形可以被认定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一是因资金严重不足或者财产不能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债务。例如,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都被用于长期投资,短期内无法收回,而手头的现金又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且企业的存货等财产由于市场原因难以变现,这种情况下就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二是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员负责管理财产,无法清偿债务。比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突然失踪,公司又没有其他负责人来处理公司事务和管理财产,导致债务无法得到清偿。 三是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法清偿债务。如果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法院经过执行程序后,发现债务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那么就可以认定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四是长期亏损且经营扭亏困难,无法清偿债务。有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并且经过各种努力都难以实现扭亏为盈,这种情况下也说明企业缺乏清偿能力。 总之,破产法中对清偿能力的认定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结合债务人的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