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醉驾是否会被开除公职?醉驾相关法律规定具体是什么?


干部醉驾是否会被开除公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一般来说,干部作为公职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醉驾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认定,通常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纪律处分。如果醉驾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会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这种情况下干部一般会被开除公职。 关于醉驾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首先,醉驾的认定标准。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则认定为醉驾。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按照刑事案件取证的标准,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 其次,醉驾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后,醉驾的行政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