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不够轻伤是否能判罪?


在法律上,判断被打不够轻伤时打人者是否能判罪,不能简单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我们来明确“轻伤”这个概念。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伤情的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一般需要专业的法医依据相关鉴定标准来确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以上的才构成故意伤害罪。所以从故意伤害罪的角度来看,如果被打者的伤情不够轻伤,通常不构成此罪。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打人者一定不会被判罪。如果打人者的行为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依然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比如,打人者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这里的“情节恶劣”包括多次随意殴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 即使不构成犯罪,打人者的行为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所以,被打者虽然伤情不够轻伤,但仍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 此外,被打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打人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也就是说,不管打人者是否被判刑,被打者都有权要求其赔偿因受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被打不够轻伤时,打人者不一定会被判定构成犯罪,但仍可能面临治安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在遇到此类情况时,被打者应及时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