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假证可能算轻微犯罪吗?


购买假证是否算轻微犯罪,需要依据具体情形来判定。 从法律概念来说,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而轻微犯罪通常是指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危害后果不太严重的犯罪情形。对于购买假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般情况下,如果购买假证只是用于一些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不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重大权益的场景,比如购买假的毕业证用于满足虚荣心但并未凭借该假证获取工作、福利等实际利益,且没有造成其他不良后果,可能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定为情节相对轻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购买假证就一定不构成犯罪。即便情节轻微,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但如果购买假证用于诈骗、非法经营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购买的是国家机关重要公文、证件等,那很可能被认定为犯罪且不属于轻微犯罪范畴,会受到较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所以,购买假证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切勿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