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骗了子女的钱可以起诉吗


首先,父母骗子女的钱,子女是可以起诉的。在法律上,起诉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的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作为财产受侵害方,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父母是明确的被告,子女可以提出要求父母返还被骗款项等具体的诉讼请求,并说明父母骗钱的事实和理由,只要符合法院受理范围,就可以起诉。 关于父母骗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了数额较大的私人财产,那么就可能构成诈骗罪。按照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般来说,至少达到两千元人民币以上,这种行为将被视为构成刑事上的欺诈罪行。不过,如果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子女进行的善意谎言,通常并不适宜被视为犯罪行为。 另外,如果经司法机关追赃或责令退赔,财物已归还或赔偿,子女就不需起诉;如果未归还的,则需要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归还被骗财物或赔偿损失。在起诉前,子女最好能准备好相关证据,比如借据与转账记录,这是借贷纠纷处理过程中很有说服力的文书证据;还有证人证言,如果借款事项发生时有人目睹整个过程,可以请他们协助证明债权事实;以及对方财产证据,以防父母为逃避债务转移财产。 相关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追赃:指司法机关依法追回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财物。 责令退赔:指由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分子将其犯罪所得原物退还被害人,在原物不存在时,按原物的价值向被害人赔偿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