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是否还能主张赔偿?


人死后是否能主张赔偿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在一些情形下,死者近亲属是可以主张赔偿的。当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而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以作为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例如,因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死亡,死者的近亲属可以要求侵权方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合理费用。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死亡导致的生活资源的减少和丧失的补偿;丧葬费是用于办理死者丧葬事宜的必要费用;被扶养人生活费则是对依靠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生活保障费用。 其次,如果是死者生前已经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死者的继承人可以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主张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比如,死者生前借给他人一笔钱,其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有权要求债务人偿还这笔借款,但以所继承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然而,有些权利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随着自然人的死亡而消灭,不能再主张赔偿。比如,基于劳动合同产生的一些具有人身专属性的赔偿请求权,当劳动者死亡后,一般不能再由其近亲属主张。此外,如果赔偿请求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那么即使人死后近亲属想要主张赔偿,也可能会因为诉讼时效已过而面临败诉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总之,人死后能否主张赔偿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并且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