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可以约定经济补偿吗


离婚协议可以约定经济补偿。一般来说,在协议离婚时,为平衡双方利益,常常会涉及一方给另一方离婚补偿金。 从法律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之间可以约定财产归属,无论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还是婚前财产。只要离婚协议中关于经济补偿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该约定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比如,一方在婚姻期间为家庭付出较多,像长期照顾子女、悉心照料老人、承担较多家务劳动等,另一方基于对这些贡献的认可,同意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这种约定就是合理且有效的。 在约定经济补偿时,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首先,要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补偿金的数额、性质、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最好写清楚补偿的原因,例如由于某一方获得了某项重要财产,所以需要给另一方现金补偿。关于支付方式,建议采用银行汇款的方式,因为银行汇款可以留下相关凭据和汇款记录,日后如果发生争议,可以直接到银行查询汇款记录。 如果一方不按照协议支付补偿,另一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可以先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审查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若认定协议有效,会判决违约方按照协议履行支付义务。 相关概念: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就是社会的一般利益,善良风俗相当于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 。简单说,就是大家普遍认可和遵循的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协议约定不能违背这些基本要求。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通俗讲,就是在离婚协议中关于经济补偿的约定,是双方真实心里想这么做、这么定的,不是被强迫或者虚假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