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又醉驾的是否能办取保?
在探讨缓刑期间又醉驾能否办理取保候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
缓刑,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些犯罪情节不是特别严重,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至于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法院会给他们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而取保候审则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然而,对于缓刑期间又醉驾的情况,处理起来会比较复杂。缓刑期间犯罪分子本就处于被考察的状态,需要遵守相关规定。而醉驾本身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险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对 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一般情况下,缓刑期间又醉驾的,司法机关通常会认为其社会危险性较大,不符合“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这一条件。因为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本应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却再次实施醉驾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说明其未能认真遵守缓刑规定,缺乏应有的自律和对法律的敬畏,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较高。所以,这类情况申请取保候审获得批准的难度较大。但如果存在特殊情形,比如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符合上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情形,还是有可能被批准取保候审的。不过,最终是否能办理取保候审,要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决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交了首付,贷款没下来,首付能不能退呢?
音乐交钱没有使用却不给退费,这种情况该怎么起诉?
非婚生子女可以上户口吗?
赌博欠债千万离婚会怎么判?
媳妇破坏手办离婚会怎么判?
欠款达到多少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车辆涉嫌盗抢嫌疑该怎么处理?
电 商公司注册资金多少合适?
社保没有交满十五年该怎么解决?
没交电费却多了余额该怎么办?
民间债务纠纷会影响征信吗?
聚众斗殴如何争取不被拘留?
中国现在没有淫乱罪了吗?
这个月失业登记退出会有什么后果?
交警高速打电话告知超速,会扣分吗?
甘肃被判缓刑可以申请出去打工吗?
被转继承人的遗嘱有法律效力吗,相关法律条文是怎样的?
转租赁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抵押车?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