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会被判刑缓刑吗?


在讨论侵权是否会被判刑以及能否适用缓刑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侵权的概念。侵权,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或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侵权行为并非都会被判刑。一般的侵权行为多属于民事纠纷范畴,通常是通过民事途径来解决,比如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民事侵权案件中,主要是让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等责任,而不会涉及刑事处罚。 然而,当侵权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就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例如,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等。以侵犯著作权罪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五)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 至于是否可以适用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侵权行为构成犯罪,且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就有可能被宣告缓刑。 所以,侵权行为不一定会被判刑,只有达到刑法规定的严重程度才会涉及刑事处罚;而判刑后能否适用缓刑,要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以及犯罪分子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