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超过5000就能立案吗


知识产权超过5000是否可以立案,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知识产权包含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案件立案标准不同,而且每种类型下不同具体罪名立案标准也有差异。 首先,侵犯知识产权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包含多个具体罪名,像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比如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金额达到人民币五万元及以上,才符合立案条件;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五万元人民币或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三万元人民币以上,会被纳入法律监管范围进行调查和追究。从这些常见罪名来看,仅5000元通常是达不到立案标准的。 其次,对于侵犯著作权罪,规定违法所得在3万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以上就可以立案追诉。 不过,在实践中,除了金额,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立案与否。例如假冒他人专利,如果假冒两个人以上的专利,同时非法经营的金额要是超过1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额要是超过5万元,也会立案;即便金额未达到标准,但存在给权利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权利人市场竞争力等特别严重的情况,也可能立案。 相关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相关概念: 侵犯知识产权罪: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经营数额: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过程中,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侵权产品或者提供侵权服务的价值。 违法所得数额:指行为人通过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而获得的违法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