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租房子交了定金后不想租了,定金能退吗?


在探讨未成年人租房子交了定金后不想租,定金能否退还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定金的法律概念。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一种担保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定金罚则”。 接着,要考虑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未成年人分为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签订的租房定金合同,因为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该合同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这种情况下,定金应当退还。 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租房交定金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且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那么该定金合同效力待定。若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合同无效,定金也应退还。若该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比如该未成年人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且租房行为在其合理认知范围内,那么适用定金罚则。若未成年人不想租是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按照定金罚则,可能无权要求退还定金;若因出租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未成年人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总之,未成年人租房子交了定金后不想租,定金是否能退要根据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效力以及导致不想租的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及时与对方协商,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