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抵押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在探讨民法典中抵押合同是否可撤销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抵押合同。抵押合同是抵押权人与抵押人签订的,以特定财产作为抵押物,为债务履行提供担保的合同。也就是说,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抵押合同在特定情形下是可以撤销的。首先,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抵押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重大误解指的是当事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比如,抵押人误以为抵押物的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而签订了抵押合同,这种情况下就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其次,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抵押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抵押人故意隐瞒抵押物存在的重大瑕疵,或者债权人故意夸大债务风险,诱使对方签订抵押合同,就属于欺诈行为。 再者,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抵押合同,受胁迫方同样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债权人通过威胁抵押人的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迫使抵押人签订抵押合同。 最后,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抵押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抵押人因急需资金,在没有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的情况下,与债权人签订了明显对自己不利的抵押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也消灭。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同样消灭。并且,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也会消灭。 综上所述,民法典中抵押合同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是可以撤销的,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法定程序行使撤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