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能否使用校正章?
我去办理公证的时候,发现公证书上有个小错误,工作人员说要用校正章修改。我有点担心这样是否合规,不知道公证到底能不能使用校正章呢?想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公证业务里,公证书出现需要修改的情况时能否使用校正章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先解释一下公证校正章的概念,它是在公证书制作过程中,当出现了文字、数字等方面的非实质性错误时,用于修正这些错误的一种工具。使用校正章,就是在不影响公证书核心内容和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对小瑕疵进行修正。 从法律依据来看,《公证程序规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公证书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制作。虽然该规则没有直接提及能否使用校正章,但从公证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角度出发,公证书的内容修改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些不影响公证书实质内容和证明效力的笔误、排版错误等,在遵循相关程序并经公证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使用校正章进行修改。 不过,并非所有错误都能用校正章解决。如果错误涉及到公证书的关键内容,比如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公证事项的核心内容等出现错误,那么就不能简单地使用校正章,而是需要重新制作公证书。因为这些关键信息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公证书的证明力和公信力,甚至会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使用校正章进行修改后,公证机构通常会在修改处加盖校正章,并由公证员签字或盖章确认,以此来保证修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公证书的使用者表明,该修改是经过公证机构认可和处理的。 所以,公证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使用校正章的,但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来操作,以确保公证书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