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吊销的企业能否作为被告?


在探讨被吊销的企业是否可以作为被告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含义。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企业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这意味着企业丧失了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不过,吊销并不等同于注销,企业的主体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规定,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企业法人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这就说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在未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是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可以作为被告参与诉讼。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如果一方当事人发现与之签订合同的企业被吊销了营业执照,但双方的合同义务尚未履行完毕或者存在争议,那么该当事人可以将被吊销执照的企业列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即使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其仍然需要以自身的财产对其债务等民事责任负责。所以,当债权人与被吊销执照的企业存在债权债务纠纷时,债权人有权将该企业列为被告,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是,如果企业在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已经完成了清算并办理了注销登记,那么该企业的法人资格就彻底消灭了,此时就不能再将其作为被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未处理的债权债务纠纷,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追究企业股东、清算组成员等相关主体的责任。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被吊销营业执照但尚未注销登记的企业是可以作为被告的。但在实际的法律诉讼中,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证据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