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支出现金的流程是怎样的?
出纳支出现金是一项重要且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的工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要明确现金支出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一)职工工资、津贴;(二)个人劳务报酬;(三)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七)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前款结算起点定为一千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范围内的支出才可以使用现金。接下来是支出的流程。当有现金支出需求时,相关人员需先填写“借款单”或“报销单”等支出凭证。这些凭证要详细写明支出的用途、金额、日期等信息,并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批签字。比如,员工出差预借差旅费,就要填写借款单,注明出差地点、预计天数、预借金额等,然后由部门主管和财务主管签字同意。出纳在收到审批通过的支出凭证后,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金额计算是否正确等。如果发现凭证有问题,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要求其补充或更正。审核无误后,出纳按照凭证上的金额支付现金。在支付现金时,要当面点清,并让领款人在凭证上签字确认,以证明款项已经领取。支付现金后,出纳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根据支出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记录现金的减少情况。同时,要将支出凭证传递给会计,由会计进行相应的账务核算。最后,要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出纳人员应当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如果发现现金的实际数量与账面上的记录不符,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总之,出纳支出现金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财务制度,确保现金支出的安全、准确和合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