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认定?


非法经营罪,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特征和认定方法。 首先,非法经营罪具有以下特征。从客体方面来看,该罪侵犯的是市场管理秩序。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对市场经营活动的正常管理规则和秩序。比如,国家对烟草、食盐等特定物品的经营有专门的规定,如果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进行经营,就破坏了市场管理秩序。从客观方面讲,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这里的“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非法经营活动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情节严重”一般会综合考虑非法经营的数额、违法所得的数额、经营的时间长短、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等因素来判断。 其次,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来判断。一方面,要确定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规定,另一方面,要判断行为是否属于非法经营行为,以及是否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对于“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经验来认定。总之,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