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摊销有哪些主要特点?


无形资产摊销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分摊的会计处理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无形资产摊销的主要特点。 首先是摊销的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才需要在使用寿命内进行摊销;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不应进行摊销,但需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这和固定资产不同,固定资产一般都要计提折旧。例如,企业购买的一项商标权,如果有明确的使用年限,那就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需要进行摊销;要是无法确定其使用年限,就属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常规摊销。 其次是摊销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可以采用直线法、产量法等。直线法是最常用的,就是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将其成本平均分摊。比如,一项专利成本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每年摊销额就是10万元。产量法是根据无形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来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再者是摊销期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摊销期限自其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也就是从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开始,到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结束。比如,企业研发成功一项软件,从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摊销,直到该软件被淘汰或者转让出去。 最后是残值处理。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残值为零,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根据准则规定,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或者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此时无形资产就有残值。比如,企业的一项专有技术,有其他公司承诺在其使用5年后以一定价格购买,那么这项专有技术就有残值,在摊销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