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保护法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法律,它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核心目的就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安全。 首先,它对个人信息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但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简单来说,像我们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这些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识别我们身份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 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者,也就是那些收集、使用我们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法律规定了严格的义务。他们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同时,要公开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且取得个人的同意。例如,APP在收集我们信息时,要清楚地告知我们收集的用途和范围,不能偷偷摸摸地收集。 在个人权利方面,我们享有知情权、决定权等多项权利。我们有权知道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我们信息的情况,并且可以决定是否让他们处理我们的信息。如果我们不想让他们处理了,还可以撤回同意。而且,如果发现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规定处理我们的信息,我们有权请求他们及时采取删除等措施。 要是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